Analysis of a backflow heavy snowfall event in central North China using multisource data
-
摘要:
2020年1月5日07时至6日04时华北中部出现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最大降雪量15.5 mm。本文应用ERA5再分析和多种高分辨观测资料分析此次暴雪的大尺度天气背景和本地动、热力状况,探讨了暴雪落区、强度演变和降雪微物理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受河套地区地面倒槽和东北平原高压影响,900 hPa以下东北气流(被称为“回流”)自我国东北平原经渤海抵达华北平原,早于降雪7 h开始影响华北中部,受太行山阻挡在华北平原形成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对应暴雪落区;暴雪落区位于500 hPa高空槽前、700 hPa南北走向切变线东侧,700 hPa西南低空急流在200 hPa高层辐散影响下北伸发展,其出口区左侧朝暴雪区输送水汽。降雪前1 h石家庄市观测到800 m以下转为东北风,1 km以下气温迅速下降到-5至-1℃,形成“冷垫”;暴雪区上空700 hPa附近低空急流较降雪提早2 h出现,随后急流变厚、向下伸展至2 km,其下部暖湿空气沿“冷垫”爬升,触发降雪,急流最大风速(19 m s-1)和急流指数峰值(约8)与大于1 mm h-1强降雪时段重合,此时700 hPa附近为上升运动和水汽输送的大值中心。本次降雪粒子直径多为0.35—0.55 mm,降雪强度与粒子数浓度线性正相关;降雪云层位于1.3—5.5 km高度,大致以3 km(约-10℃)为分界线,下层为冰雪混合层,上层为冰雪层,冰雪层相对湿度与地面雪花粒子浓度及降雪强度正相关。雨滴谱仪探测的地面反射率因子(Z)与降雪强度(R)拟合关系为Z=149.85×R1.14。本研究结果为华北强降雪精细化预报提供参考。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0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7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