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istics of dual-polarization structure and raindrop size distribution measured by a ground-based disdrometer of a squall line in Shandong
-
摘要: 基于济南双偏振雷达资料,并辅以降水现象仪雨滴谱资料和常规实况资料, 对2021年8月1日山东一次飑线过程双偏振特征和降水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飑线前侧为宽阔的倾斜上升气流区,低层为强下沉气流区,前侧上升气流区不断有新生单体激发发展,新生单体与主体回波合并发展,飑线后侧单体减弱,在这种较快的循环过程中飑线得以发展、维持、快速前行。前侧新生发展中的单体以少许偏大的液态粒子为主,与主体回波合并发展,具有较高的ZDR柱和KDP柱,液态粒子浓度迅速增大。主体回波后侧,冰相粒子下降到湿球0℃层之下出现明显的融化导致ZDR和KDP均增大,底层KDP增大更加明显,以高浓度的液态粒子为主,导致强降水。强降水最明显的滴谱特征是粒子浓度高,2mm以下粒子占比较高,降水开始增强时1-3mm的粒子对降水贡献较大且有特大粒子干扰,降水最强阶段2-4mm的粒子对降水贡献较大。飑线主体回波低层双偏振参量和雨滴谱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随着降水增强,ZDR减小而KDP增大,粒子浓度明显增高而6mm以上粒子明显减少。
-
关键词:
- 飑线,微物理结构,双偏振参量,雨滴谱特征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78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32
- 被引次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