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提高东北地区雷暴大风的分析和预报能力,[资料和方法]本文基于2017-2021年东北地区自动气象站、闪电定位仪、葵花8号卫星综合判识雷暴大风天气,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计算东北冷涡中心和半径等特征参量,研究东北地区雷暴大风的气候特征及其与东北冷涡(简称“冷涡”)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雷暴大风集中出现在蒙古高原至大兴安岭以西、东北平原和辽宁沿海。冷涡导致的雷暴大风占总体雷暴大风的50.6%,辽河平原是冷涡雷暴大风最高发区域。雷暴大风午后发生频率最高,冷涡雷暴大风在夜间和上午比例更高。(2)一小时雷暴大风出现的站次数普遍小于10站次,大于10站次的区域性雷暴大风个例中,更多的与冷涡有关。(3)对于冷涡雷暴大风而言,90.9%的雷暴大风出现在冷涡的东南和西南象限,发生于冷涡外围的雷暴大风多于冷涡本体。冷涡本体雷暴大风的频率随着与冷涡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升高,峰值出现在冷涡东南方向0.8—1.0个冷涡半径的范围内。冷涡外围雷暴大风出现频率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峰值出现在冷涡东南方向1—2冷涡半径的范围内。(4)导致雷暴大风的冷涡中心集中位于45—55°N、111—128°E,其中导致区域性雷暴大风的冷涡中心集中在116°E和122°E处,呈经向分布。造成区域性雷暴大风的冷涡中心和最外围环流的位势高度均低于造成局地雷暴大风的冷涡,春秋季节差异更明显;而冷涡半径在盛夏略高于导致局地雷暴大风冷涡,在春季和秋季则反之。[结论]以上研究证明东北冷涡是导致东北地区雷暴大风最主要的天气系统,总结的冷涡不同象限处雷暴大风的空间分布和产生区域性雷暴大风的冷涡特征,可为提高东北冷涡雷暴大风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