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资料和方法]针对长江下游典型涝年1999年、2016年和2020年,通过全域功率谱分析和Lanczos滤波的方法,提取准双周振荡(QBWO)分量;并采用再分析资料进行同位相合成,[目的]揭示不同典型涝年共性特征及其各自关键影响因子。[结果]结果表明:(1)1999年、2016年和2020年是长江下游地区最为典型的涝年年份,存在10-20d显著QBWO周期,且6-7月更为明显。(2)中高纬地区高层低频环流沿着波列状扰动,有利于“两脊一槽”大尺度背景的维持和下游扰动增强,引起长江下游地区低频垂直运动变化,进而造成降水异常。低纬地区QBWO是长江下游低频另一来源,低层低频涡旋以10°N为轴对称分布,低频辐散风由南海指向长江下游地区,热带对流活动低频变化可形成通过低频大气环流影响长江下游降水异常。高低纬低频大气环流配合热源强迫存在相向运动,叠加低频水汽强烈辐合,为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异常偏多提供有利条件。(3)三个长江下游典型涝年降水分布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存在不同。1999年,西北太平洋上低频反气旋环流偏强偏西,辐散风由南海指向长江下游地区,低频水汽来源为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地区。2016年,对流层低层南北低频环流系统耦合带呈现东北-西南走向,低纬对流活动旺盛,向北传播的大气热源加热作用更强。2020年,中高纬地区垂直环流更完整,西北太平洋的东南水汽输送成为主要水汽来源。[结论]研究结果对认识长江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变化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