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dimensional circ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of
-
摘要:
[目的]针对2022年8月17-18日引发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山洪灾害的短时极端强降水,以包含对流层高层气温特征的三维环流结构为切入点,剖析三维环流结构演变对降水形成发展的作用。[资料和方法]利用探空资料、台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和ERA5逐小时再分析资料,系统分析了2022年8月17-18日引发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山洪灾害的短时极端强降水的精细化特征。[结果] 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前,我国西北地区上空300hPa存在明显暖异常,随着时间推移暖异常略向东南方向移动且强度逐渐增强,并在降水峰值时刻达到最强。在静力平衡的调控作用下,对流层高层暖异常上层出现位势高度正异常,下层出现位势高度负异常。与这种配置相对应,对流层高层出现反气旋性环流异常,为高层辐散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暖异常移动增强,高空西风急流异常向东南移动增强。另一方面,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气旋性切变,低层偏东气流转变为气旋前部偏南气流,为降水地区低层暖湿条件增强、大气不稳定度增大创造了有利条件。[结论]这种三维环流结构不仅为强降水形成提供了有利的高低层环流条件与水汽条件,还为不稳定能量的积蓄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大通县西北高、东南低的喇叭口地形影响下,低层偏南气流携带的丰富水汽在此处聚集,配合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共同促成了此次短时极端强降水的形成。
-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65
- HTML全文浏览量: 10
- PDF下载量: 20
- 被引次数: 0